HN10A 互感器测试仪 电压互感器测试仪 互感器误差曲线测试仪 RDMA(远程直接数据存取),以其对业务带来的高性能、低延时优势,在数据中心尤其是AHP大数据等场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障RDMA的稳定运行,基础网络需要提供端到端无损零丢包及超低延时的能力,这也催生了PFECN等网络流控技术在RDMA网络中的部署。在RDMA网络中,如何合理设置MMU(缓存管理单元)水线是保证RDMA网络无损和低延时的关键。本文将以RDMA网络作为切入点,结合实际部署经验,分析MMU水线设置的一些思路。
HN2002D型 单相,三相电能表校验装置
本装置是按照标准GB/T11150-2001《电能表检定装置》和检定规程JJG307-2006《机电交流电能表》的要求而设计的三相0.05级表源装置。用于三相电能表、包括多功能电能表的检定。
主要功能及特点
1.可同时自动检验3只单、三相电能表,表的大电流可达40A,能自动找黑标记。
2.同时检验的3只表,可有不同的电能表常数。
3.可输出含有2~31次谐波的畸变波,谐波个数、次数、幅度以及谐波对基波的相位均可程控。
主要技术指标
工频交流输出
电压量程 57.7V、100V、220V、380V,
每相大输出容量 25VA;
电流量程 0.1、1、5、10、20、40A,
每相大输出容量 40VA;
电压、电流调节范围 0~120%(40A量程除外)
调节细度 5×10-5;
电压、电流及功率输出稳定度 ≤0.01%/60s准确度 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及电能 0.05%
本装置是采用技术研制而成的新一代智能化程度极高的单相电能表检定装置。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国标“GB11150-89”和计量检定规程“JJG597-89”的技术要求。可对0.5级以下的单相交流感应式电能表和电子式电能表进行校验和检定。在使用该装置之前,请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本装置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qdhnyjdq818
1、该装置集标准表和标准源于一体,技术集成度高。同时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中文菜单操作提示,操作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极其简单。可同时检测三块单相电能表。
2、具有电压、电流自动跟踪锁定功能,使电压、电流输出具有标准源的功能,输出稳定度高,波形失真度小,功率因数特性好,精度高。
3、负荷点试验和起动、潜动试验均具有手动和自动检定功能。起动、潜动试验时,自动色标,自动判断是否合格,省时省力。
4、具有拆卸式大容量存储器,可存储输入参数及800块电能表检定结果的功能,使检定结果无需用笔记录,并可随时从本装置中调出供查询。
5、本装置备有RS232标准电脑串行通讯口,可通过RS232串口把数据传送到电脑进行数据管理。
6、在设置参数时,具有的输入查错功能。
7、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等特点,真正体现了便携式
单相电能表检定装置的优越性。
技 术 指 标
Ø 电压输出范围:0-264V(≥30VA) 自 动 追 踪 细 度;0.1%
Ø 电流输出范围:0-70A(≥40VA) 自 动 追 踪 细 度:0.1%
Ø 频率输出范围:45HZ-65HZ 设 置 细 度:0.01HZ
Ø 相位输出范围:0-359.9° 设 置 细 度:0.1°
Ø 电压、电流波形失真度:≤0.5%
Ø 功率稳定度:0.1%(3min)
Ø 监视仪表:
(1) 电压表直读电压值,准确度:0.5%
(2) 电流表直读电流值,准确度:0.5%
Ø 装置精度等级:0.2级,0.1级
Ø 校 表 数 量:3表位
Ø 工 作 电 源:AC220V±10% 50Hz
Ø 仪 器 体 积:449×153×443mm
Ø 净 质 量:15KG
Ø 本机高频脉冲常数为:1800×104imp/kw.h、
Ø 本机低频脉冲常数为:1800imp/kw.h
光电采样器使用方法
1、将红色开关开启,把光电采样器置于被校表正前方,距被校表表面约15mm—20mm之间,使两发光点相交为宜,调整上下位置,使光束中心点射在被校表表盘上。
2、调整电位器,调至电平指示灯全灭,信号输出灯(红色)亮起。再将电位器反方向调整,调至第三个电平指示灯刚亮,信号输出灯(无黑标时刚灭)黑标到来时信号输出灯亮起(有信号输出)即可。
3、如遇电平指示灯不灭,红色信号灯无信号输出指示时,将光电采样器适当调整内外距离或上下位置,再来回调整电位器即可。
4、接收电子式电能表LED信号指示灯时,将红色按钮按下,使前两发光灯灭掉,将中间接收管对准电能表的脉冲信号灯,并距发光点约10mm—25mm之间。
5、校验电子式电能表时也可以用电子表采样线采集电子表脉冲,电子表采样线的红夹子夹脉冲输出,黑夹子夹脉冲输出低端(注意:严禁将电子表采样线的夹子夹到交流220V端子上)。电子表采样线上还附有手动开关,由于人眼视觉误差,此手动开关一般不作使用。
HN10A 互感器测试仪 电压互感器测试仪 互感器误差曲线测试仪智能制造是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和创新,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融合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制造包括开发智能产品;应用智能装备;自底向上建立智能产线,构建智能车间,打造智能工厂;践行智能研发;形成智能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开展智能管理;推进智能服务;终实现智能决策。目前智能制造的“智能”还处于Smart的层次,智能制造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准确执行指令,能够实现闭环反馈;而智能制造的趋势是真正实现“Intelligent”,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决策,不断优化。